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膨胀-《国潮1980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个老面馒头二百日元,相当于十二块人民币。

    一个肉包或肉饼就要三百日元,相当于十八块人民币。

    这都是国内一百倍的价格。

    但用丰泽园的老面肥带来的发酵口感,就能让日本人绝对心甘情愿地打开钱包。

    此外,一碗八宝粥就要四百日元,相当于二十四块人民币,是国内一百五十倍的价格。

    用料简单的麻酱凉面和炸酱面,也能卖到五百日元,相当于三十块人民币。

    尽管只是京城人在夏日天天都有的家常便饭,但来自华夏的异国风情,掩盖了令人发指的暴利。

    一份煎饼果子,传统做法是六百日元,因为没有荜拨,只能撒芝麻代替。

    还有一种加了点酱肉或熏鸡丝的升级版煎饼,能卖到九百日元。

    尽管这些东西在津门人民的眼里肯定会被当做“欺师灭祖的异端”。

    但偏偏日本人吃完还非常满意,直说“呕一喜”,表示很喜欢。

    另外,别看在日本牛奶很便宜,刨冰也很常见,但一杯宫廷奶酪或是杨梅刨冰,却能让日本人从中吃出了高级甜品的味道,卖六百円也就不稀奇了。

    至于酸梅汤,豌豆黄,烤羊肉串这样极具特色的食品,提供的更是日本人很少能体验到的味觉享受。

    因此,八百円到一千円的单价完全阻止不了日本顾客猎奇的热情。

    实际上这些摊子前排的队伍,反而经常会保持二十多米长的长度。

    而像饽饽礼盒、面点礼盒、茶食礼盒这些东西,由于每场活动吸引到的人流都在两万人左右,哪怕售价高达两三千円不等,也仍然供不应求,天天卖断货。

    说实话,宁卫民举办活动,他每次从餐饮服务上赚到的钱,就能高达七八百万円。

    他一共举办了六天,算下来总共餐饮利润大概四千四百多万円。

    光这一项,就实现回本儿有赚儿了,而且还是赚了一倍。

    何况这还只是一部分收益呢,工艺品零售方面同样也是暴利。

    要知道,日本人天性注重细节,从审美上,他们就喜欢这种纯手工的工美产品的。

    尤其早从明治时代,日本就开始推崇匠人文化,1955又建立了“人间国宝”认定制度。

    日本政府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、工匠,经严格遴选确认后保护起来,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,以防止手艺的流失。

    所以在日本人的眼里,一直认为纯手工制品就代表着高级,本身就值得高价。

    偏偏宁卫民从国内运送过来的那些工艺品,因为国内的人工成本实在低廉,即便是算上托运费,成本也低到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哪怕一个草编昆虫和绣花荷包,也能卖个六百円。

    漆器化妆盒或者是小梳子一千八百円。

    料器菊花胸针三千六百円。

    刺绣团扇、香扇、宫灯四千八百円。

    宝玉的通灵宝玉,宝钗的璎珞金锁,和史湘云的金麒麟,黛玉的白色发钗都是五千五百円。

    风月宝鉴的小镜子四千円一个,八角琉璃宫灯六千円一个。

    绢人一万八千円一个,十二金钗一套十八万円。

    还有配套,贾宝玉和贾琏的娟人两万円一个,贾母和刘姥姥一万两千円。

    最富贵的料器盆景一个三万五千円円,一对六万円。

    那想想看,这岂不是相当于卖多少赚多少?

    所以说每场活动,宁卫民从工艺品销售上赚个六百多万円就跟玩儿似的,六天下来又是一个三千万円的利润。

    这还是货物量有限呢,卖到后两天其实已经没什么货了,否则赚得更得多。

    然而这还不是全部呢,因为真正的利润大头,完全打开市场的最后全应在了图书和影音制品上。

    说一千道一万,毕竟是以《红楼梦》大IP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。

    来参与活动的人在这儿吃的越开心,玩儿的越开心,越为华夏手工艺品而惊叹,《红楼梦》主题也就会更深入人心。

    等到吃饱喝足,也惊叹够了,许多头一次知道《红楼梦》这个华夏故事的路人粉,都有兴趣去了解一下。

    再加上TBS电视台至今也只播放了二十集的内容,很多已经被电视剧圈粉的人,既想知道后面的故事,也想重温前面的情节。

    于是图书和连环画大卖就成了必然。

    日文版的《红楼梦》,纯文字版本的,宁卫民印制了一万五千册,连环画版本的印制了两万套,原本还担心卖不出去呢,没想到这几天活动做下来,就卖出去七七八八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