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四章 吴起变法,毁灭打击-《视频剪辑:开局盘点十大帝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更何况,那些所谓的人生污点,究竟是否是事实,还真不一定。

    所以说对于吴起的评价,他是极高的。

    “只可惜吴起的结局不是太好。”

    “命运就是如此,也无需释怀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苍穹之上会给吴起什么样的奖励,又能如何让他度过难关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吴起的结局是悲惨的。

    可一代亚圣,为何会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,还得从吴起的变法说起。

    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,也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。

    为了达到富国强兵、称霸诸侯的目的,各国纷纷实行变法。

    如子产在郑国的变法,李悝在魏国的变法,商鞅在秦国的变法,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改革家,除子产得意善终外,李悝的身世因不为史籍记载而不详,商鞅都因改革而下场悲惨。

    吴起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吴起变法成功了吗?

    吴起变法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。

    到了战国时期,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,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,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,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。

    楚国地广人众,能够调集百万大军,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。

    由于政治腐败,经济落后,国力一直萎靡不振。

    楚悼王继位后,连年遭到魏、赵、韩等国的进攻,不断丧失失地。

    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,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,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、赵、韩讲和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,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,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。

    恰恰这时吴起来到楚国,吴起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说,楚国贫弱的原因是“大臣太重,封君太众”,即大臣的权势太大,威胁着国君的权力。

    受封食禄的贵族太多,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税收。

    要扭转这种局面,只有“明法审令”,尽快变法革新。

    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,楚悼王深有感触,于是先任为宛守,防御韩、魏。

    一年以后,晋升为今尹,主持变法。

    公元前四世纪八十年代吴起变法,是楚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,对楚国历史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    吴起因这场变法而下场凄惨。

    但这场变法是否符合楚国历史发展的一场改革呢?

    吴起怎么做的。

    一、均爵平禄。

    凡封君的贵族,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,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,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。

    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“大臣太重,封君太众”,他们对上威逼君主,对下欺凌百姓,导致国贫兵弱。

    吴起实行“使封君之子孙,三世而收爵禄,减百吏之禄秩“的政策,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。

    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,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,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,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。

    二、废除无用、无能的官职,削减官吏俸禄,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,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,使他们不能徇私情,因私废公。

    削减无用的开支,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。

    精简政府机构,重用贤能之士,为了整治官场腐败,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,要求官吏做到“使私不害公,馋不蔽忠,言不取苟合,行不取苟合,行义不顾毁誉”。

    同时裁汰“无能”,“无用”之官,节约经费“抚养战斗之士”。

    三、统一楚国风俗,禁止私人请托。

    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,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