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三章 喊冤-《替汉》
第(2/3)页
孙策刚率兵进入江东时,因为军纪严明,爱护百姓,秋毫无犯,江东百姓都亲切地称呼其为“孙郎”。
这句孙郎其实多出自各地士族之口,后面传播开来,渐渐的也影响了庶民的感官。
而且孙策率军每到一地,当地的百姓就会以牛酒犒军。
牛和酒这两样东西,不是是平常庶民可以拥有的。
这也大多是那些亲善恽家和朱家的士族们,在受到这两家的影响之后,对孙策的示好行为。
更有趣的就是,孙策拿下吴郡其实没费多少工夫。
在孙策即将进军吴郡的时候,吴郡太守许贡率兵在由拳率军抵御孙策。
结果时任吴郡都尉的朱治,直接以下克上,从钱塘率军到由拳击败了许贡。
许贡战败后投奔了严白虎,朱治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代领了吴郡太守,在孙策到来后,将吴郡献给了孙策。
从表面上看,这是朱治忠肝义胆,立下大功,但本质上这是朱治背后支持孙策的士族,击败了许贡背后排斥孙策的士族。
不然朱治怎么敢奔袭由拳,又怎么可能在击败许贡之后,就这么直接代领了吴郡太守之职,而且还没引起什么动乱。
朱治是丹阳郡籍贯,当时在吴郡根基并不深厚,他背后若是没有部分吴郡士族的支持,这件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江东士族是江东的地头蛇,他们要是真的团结起来,爆发出的力量足以让孙翊元气大伤。
但有句话说的好,同姓尚且可能异心,何况这些本就是松散的,并非完全一条心的江东士族呢?
正是知道这一点,孙翊才想出了分化的方法。
只要江东士族不能凝结为一个整体,孙翊化私为公的国策才能有力的实施下去。
……
在不久前,徐氏大肆捉拿居住在吴县中的士族的消息,已经传遍江东。
虽然官方公布的,他们的罪名是谋刺孙策这样的大罪。
但人心不同,有的人信,有的人自然不信。
特别是那些涉案的地方士族,哪怕他们明知这件事的确与他们脱不了干系,但这个时候肯定没有人会傻的认罪。
在这个消息传到各自的族中之后,先是在各自的族中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然后各族族长或族中重要人物,他们的反应就是喊冤。
这样一传一十传百之下,许多江东士族的心中,就天然对这件事抱有了怀疑。
亲疏有别,相比于淮泗集团所代表的官方,这些被罪为叛逆的士族的话,更容易让他们信服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