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除非到了不破不立、不改变就要灭亡的地步,就必须谨慎的对待变革。” “就好像接下来,这场必将发生的宗亲诸侯叛乱一样。” “——没有《削藩策》,吴王刘濞或许也还是会反;” “但有了《削藩策》,吴王刘濞的叛乱,就即将变成遍及整个关东的灾难。” “如果应对不当,甚至,可能会演变成颠覆宗庙、社稷的巨大动乱······” 对兄弟二人再次强调‘稳定’在治国理念中的重要性,申屠嘉又是一阵摇头唏嘘; 而后,申屠嘉才终于侧过头,看着刘胜,正面回答了刘胜先前的问题。 “至于早先,我为朝堂提前做好的布局,也确实如公子所说,并没有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异常天象,而被尽数破坏。” “——最起码,用来应对叛乱的军队,早已经在关中各地秘密集结;只等陛下一声令下,便可以第一时间出发,到关东平叛······” 此言一出,刘胜那写满洞悉的目光中,只立刻涌上一抹‘果然如此’的神采; 倒是一旁的刘彭祖闻言,只瞠目结舌的瞪大了双眼! “叛乱还没爆发,军队就已经整装待发了?!!” 满是惊诧的发出一声惊呼,见申屠嘉浅笑着点下头,便见刘彭祖的面容之上,又涌上一抹疑惑之色。 “可要是刘濞不起兵反叛,那秘密集结的军队······” 话还没说完,便见刘彭祖又将眼睛瞪大了些,满是惊骇的望向申屠嘉,那满带着自信的面庞! “——父皇削吴国的土,就是为了逼反刘濞!” 又一声惊呼,惹得一旁的刘胜摇头一笑,不忘悄然侧过头,在周围扫视一周; 倒是申屠嘉,见刘彭祖一语道破个中厉害,只欣慰的笑着点下头。 “就算没有这段时间的异常天象,朝堂对于这场叛乱,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。” “只是这段时间的异常天象,将叛乱爆发的时间,稍微提前了一点而已。” “确实如公子所说:叛乱还没爆发,平叛的军队就已经秘密集结;如果最终叛乱不爆发,秘密集结的军队,就会变成朝堂白费心机。” “而洛阳东宫的那场天火,虽然有很大概率,让刘濞下定最后的决心,但也不能说是‘肯定会如此’。” “所以,为了让刘濞坚定不移的起兵,陛下才用晁错的《削藩策》,断了刘濞最后的后路。” “——毕竟刘濞的吴国,只有三个郡;” “平白被削去其中的两个郡,刘濞再如何,也已是无路可退了······” 听着申屠嘉愈发轻松起来的语调,刘彭祖的面容之上,也随即涌上一抹欣喜! 暗下稍一思虑,便激动难耐的望向申屠嘉:“那这么说,等刘濞在广陵起兵的时候,朝堂的平叛大军,就很可能已经到函谷关外了?!” 本是顺理成章的一问,却惹得申屠嘉面上神容一滞; 看了看身体另一侧的刘胜,申屠嘉的面容之上,便再度涌上那抹在这段时间,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考校之色······ “——平叛大军,不会太早从关中出发的。” “或者说:平叛大军秘密集结的事,皇祖母,至今都不知情?” 意味深长的一语,只引得申屠嘉温笑着连连点下头:“没错。” “在关中秘密集结平叛大军,是陛下单独对我下达的指令。” “普天之下,除了我和陛下之外,知道这件事的,就只有二位公子。” “也确实如公子所言:关中的平叛大军,不会太早出征。” “——最起码,在刘濞的叛军没有踏入梁国境内之前,平叛大军,仍旧只会在关中整装待发······” 师生二人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语,却引得刘彭祖愈发疑惑了起来。 为什么? 既然叛乱爆发已成定局,平叛大军也已经召集完成,为什么不提前出发,将叛军尽量挡在距离关中、距离函谷关更远的地方呢? 为什么非得要让叛军踏入梁国,和梁王刘武交上手,再让平叛大军从关中出发呢? 这样一来,提前集结平叛大军,尤其还是‘秘密集结’,又有什么意义? 对于刘彭祖心中的疑问,申屠嘉却并没有给出答案。 在兄弟二人的搀扶下,缓缓从宣室殿走到尚冠里,再由刘胜轻轻扶进自己的故安侯府,到卧房的榻上躺下身,许久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的申屠嘉,便就此沉沉睡去。 这一觉,申屠嘉睡得无比香甜。 因为在入睡之际,申屠嘉隐隐听到:自己最得意的学生,为兄长心中的疑惑,给出了最为准确的答复。 ——《削藩策》的首要目标,并非刘濞的吴国······ 准确的说,《削藩策》最后一个要解决的宗亲诸侯,恰恰就是如今,集天下人期望于一身,几乎独自肩负着保卫宗庙、社稷安稳之重担,并被东宫窦太后,视为掌上明珠的那个人······ (本章完) /133/133765/32204643.html 第(3/3)页